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不孕症(女性不孕)
编号:13626984
来曲唑用于不孕症中排卵障碍者的促排卵效果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9
     【摘 要】目的:探讨来曲唑用于不孕症中排卵障碍者的促排卵效果。方法:选择90例排卵障碍不孕患者,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克罗米芬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来曲唑治疗。结果:研究组第一周期的排卵率为51.1%,妊娠率为20.0%,第二周期的排卵率为46.7%,妊娠率为15.6%,对照组第一周期的排卵率为35.6%,妊娠率为6.7%,第二周期的排卵率为31.1%,妊娠率为6.7%,研究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用于不孕症中排卵障碍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促排卵效果,可以提高患者的成功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来曲唑;排卵障碍不孕症;促排卵

    排卵障碍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一个常见原因,约占女性不孕的25%以上。排卵障碍主要是由于患者垂体、下丘脑以及卵巢等代谢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是女性周期性变化的调节核心,在女性周期性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周期性变化又是女性生殖系统最显著的特征,因此,当调节系统出现问题之后,会使患者出现器质性病变和功能失调,最终导致卵巢排卵障碍,使患者不孕[1]。我院以排卵障碍不孕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来曲唑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排卵障碍不孕患者,共9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45例,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9.6±1.8)岁,体重指数为(23.6±1.6)kg/m2,平均不孕时间(3.5±0.7)年;研究组45例,年龄24~35岁,平均年龄(28.8±1.6)岁,体重指数为(23.0±1.5))kg/m2,平均不孕时间(3.7±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可以比较。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采用来曲唑治疗,在月经期间的3~5天口服来曲唑,每天口服一次,每次2.5mg,在晚餐后口服,连续用药一周。同时在患者月经周期的第八天开始肌肉注射促性腺激素(HMG)75~150IU,同时于每日采用B超监测患者的卵泡发育情况,直到优势的卵泡达到20mm为止停止使用HMG,一次性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000IU。观察患者的排卵,如果没有排卵的可以再次注射6000IU的HCG。在注射用药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性生活,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克罗米芬药物进行治疗,在月经期间的3~5天口服克罗米芬药物,每天口服一次,每次50~100mg,在晚餐后口服,连续用药一周。HMG和使用方法和研究组一致。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为一个月,如果第一个治疗周期排卵失败,则在下一个月经周期重新开始治疗。

    1.3 观察指标

    从患者的月经第10天开始监测患者的排卵情况,当优质的卵泡平均直径在13mm以下的时候每两天监测一次,当优质的卵泡平均直径在13~15mm的时候,每天监测一次,直到患者的优质卵泡直径达到18mm。在促排卵周期中采用阴道B超监测卵泡的大小、数目和子宫内膜的厚度。在排卵后16天测定患者血清HCG,排卵后30天通过阴道B超观察胎心搏动确定是否妊娠。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者的统计方法为: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第一周期的排卵率为51.1%,妊娠率为20.0%;第二周期的排卵率为46.7%,妊娠率为15.6%。对照组第一周期的排卵率为35.6%,妊娠率为6.7%;第二周期的排卵率为31.1%,妊娠率为6.7%。研究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表1。

    3 讨论

    来曲唑是一种非甾体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并且不会影响患者的雌激素受体相结情况,可以促进卵泡的发育,使患者成功排卵。来曲唑的亲和力较高,具有很强的效果,具有不良反应小的特点。来曲唑可以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从而阻断机体的雌激素合成,使机体的雌激素水平降低,使其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抑制作用解除,从而促进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刺激卵泡的发育[4]。不仅如此,来曲唑还可以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活性,阻断雄激素在卵巢内向雌激素转变,使卵巢内的雄激素可以在短时间内积蓄,增加胰岛素生长因子,同时还能协同其他旁分泌因子和内分泌因子,促进卵泡发育,同时为受精卵的着床提供了良好的环境[7]。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第一周期的排卵率为51.1%,妊娠率为20.0%,第二周期的排卵率为46.7%,妊娠率为15.6%,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6%、6.7%、31.1%、6.7%。研究组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来曲唑应用于排卵障碍不孕可以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本研究结果与倪桂春等关于来曲唑对不孕症排卵障碍患者的促排卵效果观察的研究报道数据吻合[8]。

    综上所述,在排卵障碍不孕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来曲唑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成功排卵率和最终妊娠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晓菁,郑备红,徐慧灵,等.来曲唑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06):83-85.

    [2] 张俊丽.来曲唑对80例不孕症排卵障碍患者的促排卵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4(04):365-366.

    [3] 佘丽飞.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用于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的临床效果观察[J].延边医学,2014,28(32):163-164.

    [4] 张美宁.来曲唑对143例不孕症排卵障碍患者的促排卵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6(18):4159-4160., 百拇医药(陈甦)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不孕症(女性不孕)